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获邀推荐亚洲杯国家队球员
为备战2025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篮球协会近日正式向各CBA俱乐部发出通知,邀请其推荐优秀本土球员进入国家队人才库,为新一轮国际赛事周期储备核心力量,这一举措被视为中国男篮深化联赛与国家队联动机制、构建科学选拔体系的关键一步。
选拔机制革新:俱乐部推荐成重要渠道
根据中国篮协向各俱乐部下发的《关于推荐男篮亚洲杯国家队球员的通知》,本次推荐工作聚焦于球员的竞技状态、技术特点、国际比赛适应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通知明确要求各俱乐部结合2024-2025赛季CBA联赛球员的实际表现,优先推荐在关键场次展现突出能力、具备国际赛场潜质的球员,推荐名单将由篮协专项工作组进行综合评估,并作为组建亚洲杯集训阵容的核心依据。
这一选拔模式的调整,体现了篮协在人才挖掘机制上的优化,通过激活俱乐部在球员培养与观察中的前端作用,篮协希望更精准地捕捉联赛中具备国家队竞争力的球员,特别是那些在战术执行、心理素质和体能储备方面表现稳定的新生力量与成熟球员。
联赛表现成硬指标:年轻球员迎机遇

2024-2025赛季CBA联赛中,多名本土球员的崛起为本次推荐提供了丰富人选,浙江广厦队的锋线球员赵岩昊在季后赛中多次在关键时刻承担得分重任,其外线投射稳定性与防守积极性备受关注;青岛队的年轻中锋杨瀚森虽仅为联赛二年级生,但凭借出色的篮下技术和策应能力,已成为内线重点考察对象,新疆广汇队的后卫林葳在组织串联与突破分球方面的进步,也使其成为后卫线上的潜在候选。
俱乐部在推荐过程中需提交球员的技术数据报告、体能检测结果及战术适配性分析,确保推荐材料具备科学依据,篮协技术团队将结合联赛数据、国际比赛经验及球员发展潜力进行多维度筛选,避免单一指标评价导致的局限性。

国家队建设思路转型:兼顾即战力与未来潜力
中国篮协此次选拔强调“当前战力与长期规划并重”,需要即插即用的成熟球员应对亚洲杯高强度对抗;也为2027年世界杯及2028年奥运会周期储备梯队人才,篮协主席在近期采访中表示:“国家队的组建必须立足于联赛基础,同时放眼国际篮球发展趋势,俱乐部的深度参与有助于形成‘联赛培育-国家队提升’的良性循环。”
这一思路的转变也反映在集训计划的安排上,据悉,亚洲杯前国家队将组织两阶段集训,首阶段以体能恢复与基础战术磨合为主,第二阶段则针对亚洲主要对手进行针对性演练,推荐球员中的新面孔将有机会在集训中证明自身价值。
国际背景下的挑战:亚洲篮坛格局生变
2025年男篮亚洲杯将于黎巴嫩举行,各参赛队均加速新老交替,日本队凭借归化球员与本土精英的融合持续提升竞争力;菲律宾队依托多名海外球员的回归构建强力阵容;黎巴嫩、伊朗等传统强队亦在调整战术体系,面对快速变化的亚洲篮坛,中国男篮需在身高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攻防转换速度与外线稳定性。
此次俱乐部推荐机制,正是希望通过扩大选材范围,发现那些在联赛中展现“国际化特质”的球员——如高速攻防中的决策能力、高强度对抗下的投篮稳定性、以及针对不同防守体系的适应能力。
俱乐部与国家队的协同:长效机制待构建
本次推荐制度若能有效落实,有望成为国家队人才选拔的常态化机制,部分俱乐部负责人表示,此举有助于增强地方球队对国家队的支持责任感,同时激励俱乐部在青训中更注重球员的全面发展,如何平衡俱乐部联赛利益与国家队长远目标,仍需篮协与各球队在赛程安排、球员使用等方面深入协商。
篮球评论员张远指出:“俱乐部推荐制是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有益尝试,但关键仍在于后续评估体系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只有建立从推荐到使用的完整闭环,才能真正激活联赛的人才输送功能。”
随着推荐截止日期的临近,各俱乐部的提名名单将成为男篮组建新一届阵容的风向标,中国篮协将于近期汇总推荐材料,并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首轮评估工作,亚洲杯备战已进入倒计时,新一轮国家队阵容的构建,不仅关乎短期赛事成绩,更将深远影响中国男篮未来五年的发展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