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联赛金元泡沫隐现?英媒警告恐步中超后尘

伦敦——沙特职业足球联赛在过去两年间以令人瞠目的资金投入震撼世界足坛,然而英国《电讯报》最新深度调查指出,这种依靠国家资本推动的足球发展模式存在严重可持续性问题,警告沙特联赛可能重蹈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覆辙。

2023年夏季转会窗,沙特联赛俱乐部豪掷近10亿美元,引进了包括C罗、本泽马、内马尔在内的一众国际巨星,震惊世界足坛,这种“石油元”驱动的足球跃进让人不禁联想到2016-2017年间中超联赛的疯狂采购期,当时特维斯、奥斯卡、胡尔克等球星相继登陆中国。

资本狂欢背后的隐忧

沙特联赛金元泡沫隐现?英媒警告恐步中超后尘

《电讯报》的调查报告指出,沙特联赛的投入模式与当年中超有着惊人相似之处——主要依赖少数国有企业和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支持,而非建立在健康的商业收入基础上,沙特四大豪门俱乐部——阿尔希拉尔、阿尔纳斯尔、阿尔伊蒂哈德和阿尔阿赫利——实际上都由公共投资基金(PIF)控制,这种结构使得联赛发展高度依赖国家意志而非市场规律。

“沙特联赛目前的表现令人想起中超的黄金时期,”体育金融专家马克·德雷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人们也认为中国足球将改变世界足球格局,但当资本热情退去,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和无法持续的财务模型。”

中超教训:前车之鉴

2016年,中超俱乐部在全球转会市场的总支出达到惊人的4.5亿美元,仅次于英超联赛,上海上港以6000万欧元引进奥斯卡,上海申花以1050万欧元年薪签下特维斯,这些交易当时震惊了世界足坛,这种依靠企业输血而非自身造血的模式很快暴露出问题。

随着中国足协推出引援调节费政策、俱乐部母公司面临经济压力以及疫情冲击,中超的金元泡沫迅速破裂,到2021年,江苏苏宁在夺冠后立即解散,多支传统强队陷入财务危机,大牌外援纷纷逃离,联赛质量和关注度急剧下滑。

沙特联赛金元泡沫隐现?英媒警告恐步中超后尘

沙特模式的结构性风险

沙特联赛目前面临类似的结构性风险,尽管沙特方面声称这是“2030愿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国家软实力和经济多元化,但足球产业专家质疑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与欧洲顶级联赛相比,沙特联赛的商业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联赛电视转播权收入微乎其微,上座率除少数焦点战外并不理想,商业赞助也多来自与政府关联的企业,这种模式在石油价格高企时或许可行,但一旦能源市场波动,足球投资很可能成为最先被削减的预算。

欧洲俱乐部足球协会(ECA)的一位匿名代表表示:“我们看到的是国家资本对足球的干预,这扭曲了市场规律,沙特联赛的疯狂投入已经引起了欧足联和国际足联的关注,这种不可持续的投入可能对全球足球生态造成长期伤害。”

球员视角:短期选择与长期担忧

一些前往沙特踢球的球员私下表示,经济因素是他们做出选择的决定性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欧洲国脚坦言:“这里的合同令人难以拒绝,但竞技水平和职业环境与欧洲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球员将这里视为职业生涯末期的淘金地,而非长期发展的平台。”

这种心态导致沙特联赛可能难以保持球员质量的稳定性,一旦资金减少,顶级球员可能会迅速离开,导致联赛水平急剧下降——这与中超的经历如出一辙。

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

足球经济学家建议沙特联赛应该学习中超的教训,尽快从“烧钱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包括:加强青训体系建设、发展本土球员、建设现代化体育场馆、培育球迷文化以及开拓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沙特效力的阿尔阿赫利俱乐部体育总监表示:“我们意识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除了引进国际球星外,我们也在基础设施和青训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個能够自我造血的足球生态系统。”

然而转型之路充满挑战,沙特的高温气候限制了比赛时间,文化因素对现场观赛人数造成影响,而地区政治局势也可能影响国际球员的选择。

全球足球生态的思考

沙特联赛的崛起引发了对全球足球经济平衡的深入思考,欧足联正在考虑进一步强化财政公平竞赛(FFP)规则,以防止国家资本对足球市场的过度干预。

亚洲足球联合会则对沙特联赛的崛起表示谨慎乐观,亚足联主席谢赫·萨勒曼表示:“亚洲足球需要高质量联赛的引领,但我们必须确保发展是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

沙特联赛的未来将不仅影响中东地区,还将对全球足球力量平衡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沙特能够避免重蹈中超覆辙,成功将资本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足球发展,那么世界足球格局可能会迎来重大变革;反之,则可能只是又一个短暂的金元泡沫。

世界足球正在密切关注沙特的实验能否成功,或者是否会像许多人所担忧的那样,成为另一个警示故事。